支教感想篇之一----灞源印象
来源:红凤办  日期:2008/9/5 9:12:00 
  2008年7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初次踏上这片热土,走进了——蓝田县灞源初级中学。   目送越来越远的曲江校区,汽车行驶过半,再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继续向前。我憧憬而又担心,憧憬的是:经过精心准备,我们向往已久的这次暑期支教活动该是怎样的一次体验,面对的该是怎样面孔的孩子;担心的是:我能否跨越他们年龄的距离,带领着他们和他们装满梦想的篮子轻松起航。   路途漫漫,盘山而上。我惊叹这里山的伟岸。虽人在汽车里,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身在山顶时,公路、汽车、人是怎样的一种渺小。在这里,我看到蓝天的旷远,完全没有在城市内居的纷扰、繁杂和压抑,你只需静静地看,慢慢地体味自然赋予人类的那些唯美元素。   这里的山虽然高耸而连片,但山上的树并没有参天和高大,是翠绿荫荫的向上生长,我仿佛看到如婴儿般蓬勃的潜力。山上露出干净的石头,白色,只星星点点。偶尔会看到山半腰依偎着的白房子,竟也是那样的精致,我相信那决不亚于别墅洋楼带来的吸引与诱惑,洋楼是物质世界的精心设计,而这里的房子却是面山而居,不加修饰。我相信人们肯定享受这里的生活和自由舒畅的呼吸,即使他们长居于此不知!清凉的空气抚摸我每一根毛孔,每一寸肌肤,淡淡的,丝丝滑滑,西安的炎炎烈日渐渐被抛开,这是夏日里的清凉,仲夏的魅力!但同时,我也看到一种封闭,爬上山顶看到的仍是绵绵翠绿,山外的世界很遥远……   从汽车所能行驶的公路,再拐过一户人家,再上过一段小的沙坡石子路,便看见浅蓝色、生锈的学校大门。来到校园里,与其说是校园,不如说是一片只有经过一半开垦过的小块荒地,三个小小的花坛,几乎占去了半个校园,花坛里杂树丛生,看得出来没有精心布置过,其中偶尔可见星星点点的红,只依稀可见中心花坛中央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灞源初级中学简短的建校历史。   学校的胡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强调了带孩子的一些安全问题。得知第二天学校才正式放假,去的当天我们便把行李放在一间桌椅凌乱的教室里,暂住在一家小旅馆里,同时我们各老师间也积极讨论和修改教案,为第二天的课程忙到深夜。第二天学校的老师热情地给我们收拾宿舍,也希望我们早早安顿下来。女教工假期回家,把宿舍也滕了出来,我们七个女生住进一间宿舍其实这是原本住五位女老师的宿舍,也跟我们学校的一间宿舍差不多大,其中还放置了三张办公桌。我们铺上自带的被褥,床于床间空隙很小,只能伸伸腿,我和另两个女生,三人睡在并了一起的床板上,一不小心,脚下踩偏,床还会跷起来。而男生可是更惨点儿,把二楼一间不用的实验室桌子并了并,五人真是“同床共枕”,其实这原本也是平时老师门开会的会议室,只简单的桌凳围起来开会。   再看教室!我也是来自农村,也是大山的女儿,记得小学,我们是两个人一张木制的桌子,一张长条的窄窄的凳子,而在这所中学,他们的教室就是我小学时的样子,课桌上伤痕累累,凳子也可能是长期承受孩子们压力和调皮的缘故吧!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   墙面上隐约能见上白下蓝的模样,有被划痕的,也有踩脚印的。还有窗户,更是危险,不论是教室里还是宿舍楼里的(这里没有学生宿舍和食堂,只有教师混合宿舍),窗户的玻璃总是一副若不经风的样子,每间屋子都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窗户没有玻璃被糊上了报纸。或许这些教室已经经历了太多初一孩子的活泼、喧吵;初三孩子的刻苦、勤奋,还有中间初二孩子的青涩转变,已经有些沧桑了吧!   在这次活动临行之前,指导老师孔老师就特别强调:到了那里,一切的行动只有集体行动!我也深刻地明白,我们同行的十二个人是一个团队,我相信我们只要时刻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克服艰苦的客观环境;我们会始终秉承唐仲英爱心社的宗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不怕苦不怕累,相互帮助,帮助孩子!肩上有重重的行李,脚下踩着沙坡和泥土,心里却似积聚了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