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红风助我腾飞 今朝感恩帮助学妹
——2009年红凤工程第一个捐助人的故事
来源:红凤办  日期:2009/8/17 9:14:00 
  “感恩”是诚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当一个人经常有“感恩”之心的时候,他的生活中便少了些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群体普遍具有“感恩”的情怀的时候,这个群体就以她独特魅力,向社会诠释了什么是“自信”,什么是“信誉”,“回报社会”该怎样行动,行动的结果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感恩实际是一种生活哲学:是平平平淡淡的知足和真真切切的珍惜,以及不计回报的无私付出,但感恩并不止于此。昨天,发生在“红凤工程”中的一个故事,让不少人为之动心!   2004年,在“红凤工程”的帮助下,考上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的闵敏得到的了来自西北电力设计院自动化科的资助,因此能够继续她的求学之路。2008年顺利完成学业之后,她找到了一份合心意的工作,毕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红风工程”办公室收到了第一笔资助款,而这笔汇款就是来自闵敏。这对于一个才刚刚毕业一年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如此之早就开始履行自己的承诺,回报于社会是否会有不小的压力?可她却说:“现在赚钱了,虽然不多,但是一想起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因为家里经济原因不能上大学或者在学校因经济问题心理很自卑的女孩,就想和 那些曾经帮过我的人一样,为她们伸出援助之手。当初接收资助的时候,心里就已经给自己定下目标了。只要工作赚钱了就开始资助她们!其实心里想法也特别简单,没有什么特别原因!”    话语虽简单朴素,可是字字句句里所包含的那颗炽热的感恩之心,却叫人无法不为之感动。闵敏还说:“我准备发动我们单位的党员一起来通过‘红凤工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女大学生,尽管现在自己能力有限,只能资助一个,等以后赚了更多的钱,一定会多资助几个。如果可能还要发动更多的人来帮助贫困的女大学生”。咱们这个工程真的很好,一直这样延续下去会帮助很多人的 ,希望‘红凤工程’以后会更壮大起来!”    闵敏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给那些即将踏入大学的人予以经济上的帮助,就像当初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一样,让她感到了社会的温暖、“红凤工程”的可亲。闵敏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当初她考上大学时,在申请红凤工程时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大学毕业以后,五年之内,再资助一名贫困女大学生”。而现在她毕业还不到五年,就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女大学生。   就在前一周,有一名早年受红凤工程资助的周红梅同学,毕业后当了延安四中的英语老师,她在资助了一名在中华女子学院读书的同学完成自己的承诺后,又和丈夫决定再资助一名今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女大学生。红凤办的老师劝她不要再资助了,因为她的孩子还小,家庭负担也不轻,但她回答说:只有社会的爱心没有红凤生履行承诺的爱心,怎么能使‘红凤工程’的爱心绵绵不断呢?   红凤办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为周红梅的言行所感动,为闵敏的行动而自豪,为很多的“当年受助生,如今已助人”的红凤生而骄傲,她们是:雷宏霞、宋利芳、范庆媛、益晓云、张莹等等,是她们的爱心传承了当年资助人的爱心。红凤办也为许许多多普通党员、党支部,如:省委办公厅信访处党支部、延安炼油厂党支部、西安温州商会的党支部,以及来自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妇联等机构普通党员、普通公民为红凤工程提供的捐款、能力建设、勤工助学岗位提供……是许多工薪阶层的爱心,帮助了这些暂时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女大学生,帮助了她们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她们感恩、回报社会的行为,为“红凤工程”增添了新的活力!   “红凤工程”自1996年创办至今已有14年了,资助了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41所大学的2413陕西籍的贫困女大学生,被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誉为“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朵奇葩”,接受海内外各界捐款1000多万元,它独特的回报机制,即每一个受助生承诺“毕业后五年之内,再资助一名贫困女大学生”,被专家学者誉为“爱心的接力”,成为“红凤工程”不同于国内其他助学机制的标志。2006年,“红凤工程”获得“全国首届公益示范工程”入围奖。2008年,红风工程志愿者协会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奖。   陕西省妇联红凤工程办公室主任班理表示:帮助今天的“红凤生”,就是在编一条“爱心链”,资助人的爱心将通过受助生得以传承、放大,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创建增添动力!        红凤办志愿者 班宇轩 供稿